教育就是做一件喜欢的事
——读《收获幸福的教育》
“这都是些什么?使你寻觅你生活中的意义?”—瑞克.玻斯纳
我一直喜欢上语文课。做了校长之后,仍然喜欢。尽管事务工作繁琐忙碌,但我还是尽量不让组内的老师替我上课。理由很简单,因为和同学们一起偃仰在文字里,我喜欢。
我也一直以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于选文的喜爱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高中阶段必修与选修教材中的文本,绝大多数都是精美、不可多得的,值得我们的同学细细品读,可以吸引着我们的同学从中汲取终身有益的养分。不过,这些美好、丰富的养分与同学们的内需能否紧密结合的前置条件,却是他的老师是否真正喜欢甚至爱上了这些文本。
很难想象,一个对于本专业没有“喜欢心”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会是怎样,他的学生会如何地来学习语文。我们的教学体验告诉我们,惟有具备了喜欢之心,语文课堂、语文学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丰满而生动。你想想,当我们每一个教师怀揣着这样一颗心,带着一种神圣的情感,还有对于生活与生命的深刻体察,进行教学时,我们的同学能够不被触动,不被震撼,不被吸引吗?按照颜回的说法,那是“欲罢不能”啊。
而我们的一些课堂只是满足于“教给”和“教会”。我们的一些教师未曾考虑把自己对于专业之道的喜爱这个有效的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同学,甚至我们的一些教师其本身对于所从事的工作一直以来并不真正热爱。所以,我们的一些课堂是被动、沉闷的课堂;我们的一些教师他的工作是被动敷衍的,他的内心并不那么幸福;我们的同学在这样的课堂里是不快乐的,他们的生命质量是受到损害了的。
这样看来,教的喜欢,学的喜欢,是两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时我认为,教的喜欢似乎更重要一些。因为这是学的喜欢的前提条件。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真欢喜,其实就是对于学生的一种大爱。我们一直提倡“爱学生”,而这才是教师职业的根本。
前些年有一届,我教的40个同学中,10多个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其中6个大学毕业后做了语文教师。我也试着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们如我一般保持一颗对于对于语言文学的喜爱之心,不要因为工作、生活的繁难,失却了初心。
舟山市田家炳中学王舟勇
2016年2月8日